国际歌的由来 上海国际歌事件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结束后,以梯也尔为首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采取民族投降政策,对内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因而激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慨。在决定民族和阶级命运的关键时刻,巴黎的工人阶级于公元1871年3月18日举行起义。

他们拿起枪杆子抵御普鲁士强盗的入侵,并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权,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

在巴黎公社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中,有一位特别的工人诗人,他就是欧仁•鲍狄埃。

鲍狄埃诞生在巴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里,13岁就进包装厂做工,后来靠绘制印花图样维持生活,并利用工余时间练习写诗作文。公元1830年,14岁的鲍狄埃首次参加了七月革命,并创作了歌颂七月革命的诗歌《自由万岁》,这也是他的处女作。

鲍狄埃20多岁时,已经成为法国有名的诗人。他按照民间曲调创作了许多诗歌歌词,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唱。公元1848年,鲍狄埃又参加了巴黎六月起义,成为一名勇敢的街垒斗士。公元1871年,鲍狄埃参加了巴黎公社起义,并当选为公社委员。

5月,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集团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反攻巴黎,企图夺回政权。 在 5月流血周中,鲍狄埃右手致残,但他仍坚持战斗。5月28日,凡尔赛军队攻陷了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巴黎公社革命遭到失败。

反革命开始在全城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中。鲍狄埃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在巴黎郊区一所老屋的阁楼上奋笔疾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国际歌》歌词。

《国际歌》形象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思想原则,概括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道路和奋斗目标,表达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鲍狄埃也因此被列宁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国际歌的由来 扩展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 ,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歌谱于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 。《国际歌》最早是由笔名为列悲的译者于1920年译成中文 。瞿秋白最早将歌名译为《国际歌》,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季刊 。

国际歌的由来 扩展


1871年,法国东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国际歌》对我国的影响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还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奏歌曲。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国际歌的由来

相关资讯